找到相关内容369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试论二谛义为龙树学的核心思想(上)

    无论是中观学派(Madhyamika),还是整个佛学界,甚至教外研究龙树(Nāgārjuna;约2~3世纪)学者,都认为“毕竟空”(atyanta-?ūnyatā)是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核心,这似乎已成定论。但笔者在研习中观学时,发现贯穿龙树一代学说的关键不是“毕竟空”,而是“二胜谛”。此一观点,笔者在拙文《龙树对“缘起”“空”“中道”思想的统一》[1]中即已提出,认为在龙树的著作中,有这么几个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144135.html
  •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“量”之理论的研究

    推理——“比量”。《回诤论》站在“一切皆空”的立场,否定了“比量”及其他三量的真实可靠性。而其主要的理由共有三个。本文的第一个目的,即对龙树的这三个理由做一分析研究。  本文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说明:龙树虽然否定了正理学派的“比量”,但他自己却也大量采用了“比量”;例如相当于归谬证法的“应成法”等。这一矛盾如何解释?本文作者指出:在第一义谛之中,一切皆空,因此正理学派的“比量”固然是空幻不实的,龙树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22538184.html
  •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「量」之理论的研究

    ,否定了「比量」及其他三量  的真实可靠性。而其主要的理由共有三个。本文的第一个目  的,即对龙树的这三个理由做一分析研究。  本文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在说明:龙树虽然否定了正理学  派的「比量」,但他自己却也大量采用了「比量」;例如相  当於归谬证法的「应成法」等。这一矛盾如何解释?本文作  者指出:在第一义谛之中,一切皆空,因此正理学派的「比  量」固然是空幻不实的,龙树自已所采用的「比量」也自然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0438228.html
  •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(1)

    ) 执行理事   关键词: 龙树;印顺;大智度论;中论;般若经;阿含经;诠释学;   四悉檀;三十七品;三三昧;学空不证。   一、前言   佛教哲学的历史发展,向来存在著「大乘”...之教,更应该超越这些历史的对立与误解,回归到佛法的本质,朝著更宏观的方向来发展。   龙树兴起于西元后二世纪,他的思想乃以“三乘共贯”[1]为宗旨,正好可以破除“...

    游祥洲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0745982.html
  •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的“空”之研究

    龙树《回诤论》中的“空”之研究  杨惠南  华岗佛学学报第08期 (p193-236)  台北:中华学术院佛学研究所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p. 193  提要:  《回诤论》是龙树批判正理学派(Nyāya)的作品之一。正理派以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实而...

    杨惠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4871689.html
  • 龙树‘回诤论’中的“空”之研究

      p. 193   提要:   《回诤论》是龙树批判正理学派(Nyāya)的作品之一。正理派以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实而不空的,而且还以为认识这些事物的四种方法 ── 四种“量”(pramā?a)也是真实而不空的。这四种“量”是:现量(感官知觉)、比量(推理)、阿含量(言语上的证言)、譬喻量(认同或比较)。而龙树,在其《回诤论》中,却力图证明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2544309.html
  • 试论二谛义为龙树学的核心思想(下)

    的“阿含”和二时的“般若”都属密意言教,并非了义之说。[14]当知龙树处处宣讲“毕竟空”,仍然是密意说,就是在当时的学者对此也没有如实理解,便认为龙树只是讲空,而不讲有,这样便破坏了世出世间一切诸法,...没有如实理解“空”义,是对龙树“毕竟空”的误解,所以龙树辩驳道:  “汝今实不能,知空空因缘,及知于空义,是故自生恼。诸佛依二谛,为众生说法:一以世俗谛,二第一义谛。若人不能知,分别于二谛,则于深佛法...

    张化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144134.html
  •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(2)

    (四)菩萨应遍学一切法门   龙树认为,菩萨既然有心要遍度一切众生,当然就应该遍学一切法门。《大智度论》说:   菩萨摩诃萨,应学一切善法,一切道。如佛告须菩提: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,悉学一切...”互为表里[54]。龙树在《大智度论》释〈学空不证品〉中说:   须菩提欢喜白佛言:诸菩萨所为甚难,实为希有,所谓行空而不作证。佛答:是菩萨本愿,诸一切众生令得离苦。以是本愿、大悲心所持...

    游祥州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0745983.html
  • 龙树的破因果关系--《中论》第一品的逻辑解析

      香港浸信学院讲师  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--印顺导师九秩华诞祝寿文集1995.04出版  龙树《中论》 (mulamadhyamaka-karika)的第一品题为「观因缘」(pratyaya ...的因果关系。在这样的因果关系中,因有自性,果也有自性,而由因生果的生,也有自性。破除了以自性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,即显出无自性的、缘起的因果关系。  在破除自性观的因果关系中,龙树展开他的多面的论证。在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1533338263.html
  • 龙树菩萨告诉你——35条不能饮酒的因缘

    龙树菩萨告诉你——35条不能饮酒的因缘 问曰:酒能破冷益身,令心欢喜,何以不饮? 答曰: 益身甚少,所损甚多,是故不应饮。譬如美饮,其中杂毒,是何等毒? 如佛语难提迦优婆塞:酒有三十五失,何等三十五? 一者、现世财物虚竭,何以故?人饮酒醉,心无节限,用费无度故; 二者、众病之门; 三者、鬪诤之本; 四者、裸露无耻; 五者、丑名恶声,人所不敬; 六者、覆没智慧; 七者、应所得物而不得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2775466.html